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最初选择医学觉得它是个铁饭碗,工作环境好又不会失业,非常简单的原因。但真的进入了医学的殿堂,发现是那么神奇,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到那么多人。
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神经内科医生——赵连旭,在进入该领域后便开始了与100多种神经元以及不计其数的神经系统疾病打交道的日子。
为什么学神经科,因为觉得神经科学的神秘性和神经病学的复杂性更加激发的探索欲望。当然,复杂学科更具挑战性。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神经解剖就给了个下马威,众多的神经核团,复杂的传导束,相对应的神经功能,对于一个初学者,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乎,每天像背英文单词一样硬是记下一个个神经核团、传导束。
赵连旭医生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神经学科的深入探索,为他日后的医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连旭主任出生于辽宁大连,自幼便展现出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他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在合肥市西市区人民医院开始了他的医学职业生涯。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他先后攻读了安徽中医学院的神经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中山医科大学的神经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于杨任民教授和张成教授。在求学的过程中,他不断积累知识,拓宽视野。
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工作,并逐渐成为医院神经内科的领军人物,并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还曾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赴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进修,与国际顶尖的医学专家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赵连旭医生在神经内科的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他主要关注脑血管病后遗症、神经变性疾病、遗传及罕见病等领域的诊疗和研究工作。他擅长运用神经影像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对神经再生及神经调控进行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更为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位65岁退休教师确诊患有阿尔兹海默症(AD)两年,早年记忆力逐渐衰退、忘记日常事情到近几年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迷路、行为异常、情绪波动等严重症状,经过全面的神经心理评估,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中度)。接触这个患者后,赵医生及其团队通过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并对患者进行定期药物评估(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还为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及家庭护理建议及心理支持。”
早年就诊的患者重症比较多,但随着现在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预防宣教做得好,对中风这类病人的成功救治率提高不少,但神经变性类的疾病就没那么简单了。”赵连旭医生在访问中谈到,“以往我们只用单纯的神经心理量表来评判是否有阿尔茨海默病,缺少客观的指标来支持,现在不同了,影像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脑的病变,并从分子水平为疾病定性。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标志性的就是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的仑卡奈单抗的上市。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生,赵连旭主任表示:“虽然现在的检验检查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但从医生的角度,我依然相信自己的临床技能。” 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他会为每一位患者认真查体,亲自阅读影像资料,如果有疑惑还会和影像科的专家一起会诊讨论,“通过掌握的神经解剖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让每一次诊断都能更加接近事实。”
在赵连旭主任的带领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及基因检测技术诊断出多例罕见病例,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他们还积极探索神经再生的治疗方法,为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赵连旭医生对神经内科的现状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期盼。他认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神经内科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治疗阿尔海默症的仑卡奈单抗能直接针对疾病的病理进行治疗,期待这类生物制剂对改善临床症状会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他也指出,当前神经内科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疾病种类繁多、治疗难度大、患者需求多样等,即便如此,“与患者沟通以诚相待,才能与病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因此,他呼吁广大神经内科医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需要更好地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
一位35岁的张女士有癫痫病史10年,就诊赵医生。在详细身体检查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后发现,张女士的癫痫可能与脑部的某一脑区异常有关。经过手术治疗后,张女士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且重返工作回归社会。
赵连旭主任对医学事业执着追求和对神经科学不断探索,他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更为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赵连旭主任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他主持了多个课题,并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他参与编著了干细胞研究著作一部,并发表了SCI收录论文十余篇、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赵连旭主任还担任了多个学术职务,包括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委员、神经调控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罕见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等职务。这些职务不仅体现了他在业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更为他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