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内科主任刘一:危险时刻必须靠近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医生有责任排除疑似诊断,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和最恰当的治疗远比自己想象得要难的多”。刘一下定决心:绝不让一个患者的生命消失在疑似的混沌中,她要用智慧挽救患者于危难

因为母亲在医院工作的原因,让刘一有着每天闻着消毒水味道的童年,也对“白大褂”有种特殊的情结。1979年17岁的刘一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吉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不懈的努力让她梦想成真,从入学那刻起,她便再没跟医学分开过。毕业后,刘一回到了家乡医院,艰苦的环境将刘一磨砺的能独当一面。虽然日子充实,但她却开始迷茫,专业疑难越积越多,明显感觉知识储备不够,1986年,她以第一名考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习呼吸专业。

1994年,32岁的刘一考取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博士。这个年龄的女性一般都在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孝老敬亲,刘一却再次只身东渡踏上深造之路。博士课程的最后一年,面临实验收尾、资料总结、论文答辩,在这最紧张的一年,刘一怀孕了,但她却没有休息过一天,不仅提前完成博士论文,还第一个通过答辩。答辩后一周,她的儿子便出生了。她给儿子起名学博,来纪念母子共同拼搏的这段经历。“毕业祝贺会上,我的导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中国の女性素晴らしい!'(中国的女性很棒!)那一刻,作为中国留学生,我感到特别特别骄傲!”

2003年,刘一医生在抗击非典期间向空军总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同时,又满怀深情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既然抗击非典是战场,就会有牺牲,我作为战士,为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就是战死在战场上,也备感光荣,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生命贡献给祖国、党和人民是我的骄傲。”她表示,要用爱心和智慧照顾好患者,让他们平安地回家。

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刘一医生非常感谢丈夫的支持:“当组织批准我进入疫区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先生还在在国外工作,年近七旬的婆婆帮助照看5岁的儿子。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拨通了越洋电话告诉他情况,他坚定地表示立即回国,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呼吸内科是传统学科,也是大内科的基础学科,对医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并且呼吸内科医生还承担着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所以,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往往高于其他专业,这也是导致多年来呼吸专业医生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刘一干呼吸专业近40年,其中甘苦只有自己能体会,她说:“当医生累,呼吸内科医生更累!这里是锻炼年轻人的战场,咬咬牙干到40来岁,一转型就可以从事传染、重症、急诊、老年、肿瘤等专业······”这的确是呼吸专业的特点和现状,然而,已过了60岁的刘一却依然坚守在自己初始的专业里。”

“越是艰苦的专业越需要执着的坚守。我对自己当初选择呼吸科和之后近40年的坚持无怨无悔,也真心地感谢至今仍然坚守在这块阵地上的战友们。因为我们对呼吸内科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忆往昔,瞻未来,刘一总是溢满幸福又坚定的微笑。

作为深圳和睦家医院内科主任,刘一医生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坚持到医院为住院患者查房,并通过参与多场院内疫情直播,为市民普及科普,从而淡定应对疫情及守护家人健康。

UFH Patient 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