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对话励建安教授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one of the available alternative languages. You may click one of the links to switch the site language to another available language.

记者:康复一词算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康复发展在中国也是一个起步阶段,中国在康复理念中的误区在哪里?

励教授:“康复”一词在中国是一个老词,在国际上是一个新词。这个词国际上在一百多年以前是不存在的,国内几百年习惯问候“祝愿早日康复”。老词翻译到新的概念中确实有一些误区:在台湾和香港,“康复“一词是一个新的词。中国大陆都认为“康复”是对疾病的治愈,标语口号就是祝您早日康复。实际上,“康复”在现代康复的含义中,它不是一个治愈的概念,他是功能障碍、功能减弱,以后让功能得到恢复,恢复的路径不仅仅最后治愈的路径,还包括代长和替代的路径,这是对康复真正含义的内在解释。很多人以为临床所有的治疗都是康复,这是一个大的误区。临床上大部分的病都不能最后治愈,大部分的病组织器官损害都是永久的,我们希望这些永久性组织损害器官都能够很好的生存、高质量的生活,能够尽快的恢复生活功能及就业功能。这是康复的含义。因此,康复在手段上我们通常讲三条路:

1、 改善。例如:力量不足练肌力,关键活动受限练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能力减弱就锻炼运动能力。这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甚至很好的提高。但是有一部分人功能完全丧失,就不能完全采用改善这条路。比如:瘫痪、瘫痪如果想恢复就需要神经功能在生出来,现在大部分做不到。那么就用代偿的方式来帮助实现。

2、 代偿。例如:近视可以戴眼镜。讲话音量不够大时,使用话筒。

3、 替代。例如截肢换假肢,以至于正常运动,那么肢体的功能障碍就不存在了。正常人可以开车,残疾人也可以开车,那这样的情况下,残疾人的功能障碍就不存在了。所以说,改善、代偿、替代是康复的路径。大家认为说不出话就不能与人沟通,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来代替说话,达到沟通的效果,这样的路径会是非常大的。这是社会上存在的误区。社会上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认为康复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所以很多年以前康复是不纳入医保的。其实康复是非常老百姓化的,所有的患者都会涉及到康复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世界残疾报告中指出:残疾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每个人在衰老的时候都会遇到功能障碍,这就是康复的对象,都将面临康复问题。手术之前,手术之后都会面临康复问题。因此,康复是人类生存状态,这是一个大概念。讲到这里,康复医疗和每个人都是相关的,是一个基本医疗。康复费用应该有效的被医保体系覆盖,应该回归到合理的价格体系上,而不是医保的补充。相信政府会尽快出台有效措施。要意识到康复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所有人服务的。还有一个大的误区: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残疾报告强调:康复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因为能够提高人类的能力,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买房、炒股都是投资,可以得到更多的经济财富。如果不投资自己的康复,那么自己的功能就会下降,损失最大的就是患者自己。康复是一中投资,在国家层面上给康复医疗做的国家投入是为了社会和谐稳定。一个社会如果都是残疾,那么社会就不能够稳定下去。例如:汶川地震中康复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发生大的医疗事故。这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从国家来说。从医疗的角度讲:康复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减少疾病再发的手段。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并发症减少了,疾病减少了,医疗总费用是可以有效的下降。所以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叫做二级预防,预防疾病再发、再发展。这是对整个医疗体系是有价值的,

对患者自己是有价值的,恢复自身的能力,对自己的自尊、自立有帮助,更对整个家庭有帮助。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康复都是一项有价值的投资。希望这些概念在社会上可以改变一些观念,把人民的健康问题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和睦家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