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患者在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骨科重塑希望
近期,我院骨科團隊爲兩名香港患者分別完成了膝關節置換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出院,後期遵醫囑定期複診即可。
膝關節是人體關節中結構和功能最複雜的負重器官,也是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發病部位。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據《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顯示,約73%的骨關節炎患者年齡在55歲以上,其中60%爲女性。
劉女士和陳先生受膝關節疼痛困擾多年,在港時一直採取保守治療,但隨着時間推移,疼痛、腫脹等病症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關節功能明顯受限,對兩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便。
在保險經紀人的推薦下,兩人來到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骨科就診,袁立仁醫生及任偉醫生根據患者的病膝關節退變程度和症狀進行評估,結合二人疼痛超六個月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對症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現狀,認爲二人符合膝關節置換手術指徵。
膝關節置換手術
全稱爲膝關節表面置換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換膝蓋”,但和大家想象的“把整個膝蓋鋸掉,換一個新的膝蓋”不同,膝關節置換實際上只是把膝關節表面壞掉的軟骨去掉,保留正常無病變的部分。
軟骨是骨與骨之間的保護裝置,起潤滑關節、緩衝壓力和減少摩擦的作用,作爲“不可再生裝備”,軟骨會因爲長年累月的磨損而變得粗糙不平,因爲軟骨保護作用的減弱,走路時骨頭間的摩擦加強導致疼痛加劇,爲了抵禦疼痛,人體保護機制會產生骨質增生進一步刺激周圍組織和神經,形成疼痛的循環。
因此,減少患者疼痛的關鍵就是增強軟骨的保護作用,與牙科根管治療後的牙套作用相似,將膝蓋軟骨病變部位置換爲膝關節假體,相當於給膝蓋上了潤滑油,能夠大大提升膝蓋的活動性,也就能較高程度地解決患者的疼痛困擾。
個性化、最低程度影響日常的手術選擇
單膝?雙膝?很多雙膝關節均有嚴重問題的患者在和醫生進行手術溝通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都是能否一次性把兩條腿都做了,減少反覆手術的麻煩,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病史、後續日常生活需求等進行綜合評估。
陳先生已從事司機工作數十年,且術後繼續投入崗位的意願強烈,因膝蓋置換對術後康復的要求較高,需花費較長時間進行行走等訓練,而香港醫院較少爲患者同時進行雙膝置換手術,爲了儘可能節約時間,快速康復後投入工作,陳先生選擇到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就診,表達了一次性進行雙膝置換的意願,骨科醫生綜合評估了陳先生的身體狀況認爲符合雙膝置換條件後爲陳先生進行了雙膝置換手術。
膝關節置換術需要用到和患者原關節大小、形狀匹配的假體,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骨科團隊爲每位患者量身定製了手術方案,通過3D打印、X光測量等現代技術,不僅能夠保證適配性,還能通過術前的精準規劃,實現手術操作的微創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術後康復訓練
術後早期康復是減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創傷應激反應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診療體驗和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術後第二日劉女士和陳先生便可下地活動。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康復科團隊即刻根據術前制定的康復計劃進行訓練。
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康復治療師賴芳凌介紹道“早期術後康復可以幫助患者改善關節活動,預防關節粘連和精深脈血栓。同時,還可以減輕患者疼痛和改善功能,以合理的運動模式適應關節內假體,更好地重返家庭和社會。”
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訓練是一個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病人個體差異,恢復時間有所不同。
在院的早期康復能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功能,但從恢復的時長來看,患者的居家康復訓練纔是整個康復計劃的重頭,因此,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賴芳凌治療師會尤其注重對患者的宣教,清晰地告知患者每一步的原理以及正確的發力部位,確保患者的康復訓練是正確的,“只有在醫院教會患者如何正確地康復,他們回家纔可以自行訓練,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出院返港,遵醫囑定期返院進行復診,出院前劉女士對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醫療團隊留下感謝信。
骨科及運動醫學科簡介(點擊瞭解詳情)
深圳和睦家醫院骨科及運動醫學科由經驗豐富的骨科醫生、麻醉科醫生、骨科及監護護士、骨科及運動康復治療師組成,配有一流的硬件設施,為您提供綜合性、個性化的“診斷-治療-手術-康復”一站式高水平醫療服務。我們提供涵蓋骨科各個亞專業、運動醫學疾病及疑難雜症的精確診斷,並治療脊柱(包括頸椎、胸椎、腰椎、骶尾部)、四肢關節、肌肉與韌帶的外傷、各種骨折、運動損傷以及退行性病變如肌腱炎、關節退變等。
我們竭誠為您提供成人及小兒骨科專科康復治療以及手術服務,確保和睦家醫療服務的高質量與病人的高治癒率。無論您是正在承受傷病的傷者、運動員,或正遭受骨病而疼痛纏身的長者,我們都會與您共同努力,創建個體化的治療計劃、緩解您的痛苦,幫助您儘早恢復功能、重返運動與美好生活。
Copyright United Family Healthcare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 京衞網審[2014]第1927號 - 京ICP備13017554號-4
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 廣審號:粵(B)廣[2024]第09-10-1049號